这个院士团队服务基层六年!为心血管患者带来健康福音
今天是世界心脏日(9月29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主办的葛均波院士团队工作6周年暨2022心血管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徐汇区区委书记曹立强,副区长罗华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院长周俭及多位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出席会议。
葛均波院士长期致力于冠状动脉疾病诊疗策略的优化与技术革新,在新型冠脉支架研发、复杂疑难冠脉疾病介入策略、复杂瓣膜病变介入手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在他的带领下,一个又一个国际、国内“第一”“首例”“领先”等医学成果得以创造,不断刷新着中国的医学史,由此被誉为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心脏病专家之一。葛均波院士表示:“目前院士工作团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如何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防治及慢病管理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初心,继续通过自己专业的技术为广大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福音。”
院士团队为基层老百姓带来福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加入中山-徐汇医联体已经6年,6年来在院士团队的“紧密助力”下,有效带动了心血管病学科的发展,提升了心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和综合服务水平。“专家资源下沉”使得越来越多本区域、本市甚至外省市的患者慕名而来,在院士团队和本院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很多患有复杂、高风险疾病的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救治,提高了生存质量。
65岁的郑先生,因“反复胸闷不适10余年”多次就诊及住院治疗,明确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给予最优化的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曾予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治疗,术后患者胸闷症状虽有缓解,但病程中日常活动后仍时有发作胸痛且伴有头晕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葛均波院士仔细研究了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发现患者主要的三支冠状动脉都存在严重病变,由于患者合并糖尿病、运动神经元病、陈旧性脑梗塞,全身血管条件差,手术难度非常大。葛均波院士团队经过反复讨论、推演手术过程,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在葛院士的精心手术下,闭塞的血管再次开通,象征生命的血液再次顺畅地流淌在患者的血管内,郑先生的不适症状立刻缓解,今后的生活质量也将得到改善。
葛均波院士虽然身兼数职、十分繁忙,但在众多角色中,他最珍视的还是医生。他常说:其实我就是个临床大夫,让病人能够更快恢复,创伤更小地进行手术,最终帮助患者更有尊严地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回归生活。 针对心血管疾病日益严峻的防控形势,他率先提出了“泛血管医学”理念,像郑先生这样的心脏冠脉、脑血管都存在问题的患者,更应该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而不是分段去治疗,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全方位、全周期管理理念去诊治患者,为慢病管理开启了新的范式和榜样。
心内科成员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葛均波院士及其团队定期来到徐中心心内科开展手术指导、疑难病例会诊、指导科研等。在葛均波院士及其团队的帮助下,科室医疗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科室亚专科建设全面展开,各项高难度手术常规开展,全科室成员科研学术水平和临床诊治水平均有显著提高,大大提升了危重心脏病患者的救治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每周三中午徐中心心内科的全体医生风雨无阻地参加中山医院牵头组织的“名院大查房”,与全国专家和医生共同参与病例讨论,拓宽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诊治水平。在科研方面,院士团队亲自指导、培养科研人才,在创新药物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为响应国家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构建防治管并重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体系目标,构建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体制,贯彻“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以更优的服务满足人民需求。持续推动构建高效、便捷、有序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着重提升核心医疗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医院将继续做优做强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成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疑难病转诊、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和指导等的医疗中心。在院士团队的指导下,医院将给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医学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记者:吴会雄
编辑:杨宜修
校对:潘丽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